【正能量】退休校長18年內地窮鄉建9校授貧童英語 住廉價酒店觸電險死無阻義教決心
發布時間: 2020/05/14 18:00
最後更新: 2020/06/11 18:54
一生與英文「為伴」的吳良川校長,在聖伯多祿中學教了10年英文,然後轉往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當校長,直至2000年退休,仍然以培育學生老師英文為己任。自稱為「獨行義工、軟硬兼施」的前校長,軟件是在內地英語教學、培訓老師、助學,而硬件就是建校,可以說出錢出力,退而不休。
吳校長展開其在內地遊走教學,始於2002年,第一站是他小時候曾經生活過的地方——廈門。「我是福建人,小時候在廈門生活了一、兩年。」他主動到像廈門離島般的集美一帶學校敲門,希望能教英文,大家一拍即合。校長問吳良川要否為你找宿舍?他答說:
我不要錢,我是義務的,自己租地方住,教了年半好愉快,與學生好老友。
他說起如何培訓學生英語,就眉飛色舞。「最難忘是假日帶學生去鼓浪嶼,在當地的教堂,我預先找了一些外籍人士,與學生分組會面。學生初時很驚,因為全程要用英語,後來說夠鐘要走,一個二個都不願走,雞啄唔斷。」最後得出的回應是:
一世人上英文堂,這一堂英文堂是最好的。
「教英文可以是這樣,跳出學校的環境,走入生活中學英文。」吳校長於是又安排學生分組到廈門機場,見到遊客就說阻你幾分鐘,然後將一早準備好的問題,與外籍人士交流。「之後他們要回來寫報告,活學活用,終生難忘。但這些機會不多,不能每周也有。」
選擇去貴州陝西是雪中送炭
南方港口廈門見識過,於是吳校長又去北方港口大連,教了三、四個月英文,其實都很開心,得閒又跳下社交舞、打下羽毛球。
但大連的冬天實在很冷,那年11月供暖遲了兩周,結果瞓覺要著3條褲,穿很多件衫都唔得,兩公婆攬著瞓,但不能太久,分開又會好凍,結婚咁耐都未試過咁親密,最後都是頂唔順返香港。
之後吳校長又去過貴州、開平義教。2006年,他在貴州雷山縣開始了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(ETTP),縱使翌年在酒店遇到意外,也無損他一顆教學的心。
我們住在一間只需50元人民幣的平價酒店,因為在這小鎮實在沒有其他選擇。有一晚我沖涼,我感覺到有強烈的電流經過我的右手,我嘗試用力摔掉花灑喉,但不果。我好驚,幸好花灑喉突然從我手上掉落,我立刻衝出浴室,意會到我剛與死神擦身而過。
這次的漏電事件,沒有嚇退吳校長要在內地窮困地方義教助學及建學校的決心。甚至有人問他,為何不到北京及上海培訓呢?那裏的教師更具資格。他答說:
如果我去北京及上海,只是錦上添花;但去貴州、陝西,則是雪中送炭。
助學金建校讓學生有書讀
事實上,吳校長真的繼續坐言起行,與兄弟姐妹夾錢,在貴州及江西建了9間學校。「我們專挑落後的農村,看看有沒有適齡的兒童。在我們眼中,當地殘舊的小學已是危樓,但因為太窮,小朋友要繼續在危樓上課。」他說最初只是用10萬元建一間學校,然後政府再補貼20至30萬,後期愈建愈貴,他要給20至30萬,而政府就給50萬。
因此,建校不能無止境,雖然他也有替一些慈善基金建校,但後來他與朋友成立資賢助學金,資助貴州3間學校的高中生上學。
大約每年資助180名學生,每人1,000元人民幣,因為他們的學費及住宿費要4,000元左右,負擔不起,許多時候要問親戚借,結果這裏欠債那裏欠債。現在有了助學金,學校又補貼,加上暑假找暑期工做,基本上問題是解決了。
雖然不是資助全費,但吳校長希望每人一點點,可以讓更多學生受惠。
記者:何小雲